南京同曦篮球队的核心球星林葳即将开启他的留洋之路,这一消息在篮球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支刚刚在CBA季后赛中崭露头角的球队,此刻正面临失去领军人物的重要挑战。然而,同曦队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选择在关键时刻稳扎稳打,将目光投向了本土青训。
在过去的十年里,同曦队一直在努力稳固自己的地位,如今他们开始了一场人才“刮奖”模式的布局。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林葳的离开,更是江苏篮球夯实根基的重要举措。早在上赛季球队锁定季后赛的时候,同曦集团董事长陈广川就曾表示,球队的未来不仅在于引进优秀球员,更在于对青训的投入。而如今,这份承诺已经结出了硕果。
7月18日,南京同曦与南京市第九中学签署了校体共建的战略协议。这份协议以“体教融合、共育英才”为核心理念,将职业俱乐部的职业化训练模式和国际化篮球理念,与九中的教育底蕴和人才选拔网络深度融合。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为同曦队提供了新鲜血液,也为江苏篮球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其中,祝子轩与赵刘其政两位年轻球员便是这条人才培养链条上的优秀代表。两人均是南京九中培养出来的优质篮球人才,他们的成长轨迹清晰地展现了“校园筑基、赛事淬炼、职业进阶”的完整过程。他们在九中打下了扎实的篮球基础后,进入东南大学参加CUBAL联赛,不仅带领球队进入了全国24强,还双双入选全明星阵容。
在校园体育和大学生联赛之外,两人还在篮球苏超联赛中得到了实战的锻炼。赵刘其政在快攻与阵地战中高效得分,祝子轩则以精准长传策动快攻,他们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这种贴近职业赛场的实战经历,让他们在全国U21青少年篮球锦标赛预赛中大放异彩。
今年夏天,祝子轩与赵刘其政正式加盟同曦青年队,这标志着他们从校园到职业的进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正是同曦青训布局的深意所在:校园提供文化与技术的双重根基,本土赛事搭建实战检验平台,职业俱乐部则打通了人才的上升通道。三者形成的闭环让篮球人才的成长更加科学、可持续。
尽管林葳的留洋给球队带来了挑战,但也为同曦的青训布局提供了契机。当“体教融合”的种子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当本土赛事如苏超联赛为年轻人提供成长舞台,当职业俱乐部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工作,同曦的“刮奖”模式或许不会一蹴而就,但这条道路终将孕育出更多像林葳一样的新星。这些新星将为同曦队乃至江苏篮球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的记者黄夕寅对此事进行了深入报道,图片来源为南京同曦俱乐部和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校对工作由朱亚萍完成。
